卞修武:有疾病不要怕
豆芽小屋 DouyaHouse.Net 2021-01-19 04:53:16 [打印[我要评论] [我要纠错] [返回上页] [关闭本页]


(点击图片欣赏详细内容)

卞修武:有疾病不要怕

开讲啦(2019年8月24日)人体病理学家卞修武(视频)

视频来源:央视网 (视频播放) 

音频来源:云听 (音频下载) 

相关图文: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健康」到老 

相关图文:人体病理学家卞修武:有疾病,不要怕,有我们 

相关图文:小时候差点被当成哑巴,开讲前他说自己最怕讲话 

相关专题:开讲啦 (官网视频集)|(音频集) [CCTV1直播] 

关键词:CCTV,开讲啦,撒贝宁,青年,电视,公开课,思想,声音,讲堂

 

CCTV开讲啦

 

许多人对病理医生很陌生。他们到底是做什么的?一个病人如果患了肿瘤,它是良性还是恶性,就是由病理医生诊断而定。只有他们有权签发肿瘤的最后报告,决定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所以病理医生又被称为“医生的医生”。从1987年至今,30多年时间,卞修武认为自己只做了一件事:研究肿瘤血管。肿瘤血管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卞修武团队攻克了怎样的难题?对于病人及我们每个人而言,这又意味着什么?

 

CCTV开讲啦

 

血管里藏着癌症的秘密?

在上世纪80年代,脑科学被认为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卞修武在大学读研期间,选择了脑肿瘤研究。他关注脑肿瘤里最常见的恶性胶质细胞瘤。卞修武将过去十几年的脑肿瘤切片一张一张看,光是拍摄脑胶质瘤显微摄影的底片就超过5000余张。他到北京、上海查阅资料,还到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究等等。过去一百多年诊断癌症主要看癌细胞,但卞修武发现血管其实很独特。经过多年研究,他和团队一共分析了五万多例癌症病人肿瘤的血管,并提炼出8种不同血管类型。最终,他和团队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不同肿瘤病人的血管存在差异性,不能用同一种药物去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卞修武的研究就是针对脑血管,作出精确诊断,直接指导临床医生,给不同病人个性化用药。

 

CCTV开讲啦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2019年8月19日是中国第二个医师节。中国的医务工作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作为医生的卞修武,从小经历缺医少药的时代,他立志成为一名好医生,父母也全力支持他学医。然而,卞修武又会怎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呢?

节目现场,有观众给卞老师直接写了一个“大胆”的问题:有人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您是否“怂恿”自己的孩子学医?作为医生,卞修武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报考医学。但他女儿起初并不愿学医,觉得做医生责任太大:“我怕我如果粗心,会造成病人死亡”。但最终,她在高考填志愿时,仍然写上了“医学”。如今,她已成为一名医学博士。卞修武究竟是如何“怂恿”自己的女儿走上医学道路的?今晚的节目,将为您揭晓答案。是否劝人学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一份责任,需要倾其一生为之努力。

 

CCTV开讲啦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不怕癌?

千百年来,人们都希望攻克癌症这个医学难题。在中国,每年新诊断的癌症患者就达390万。在本期节目的青年代表中,有一位恶性肿瘤的患者,现在已康复,她为大家展示了一组漂亮的漫画。这漫画和她患肿瘤有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不怕癌?”面对青年的提问,卞修武自信地回应:现在,我们就可以不“谈癌色变”。

对于未来医学,卞修武认为:靠眼睛和显微镜肯定不够,也不能只用基因和分子检测。两者必须整合在一起。未来的病理诊断一定是智能、智慧的。谈到对年轻人的健康忠告,卞修武特别希望保持良好的心态,人要长寿,难免会有疾病,“有疾病,不要怕,有我们”。

 

CCTV开讲啦

 

有疾病,不要怕,有我们

演讲者:卞修武

 

大家可以想象这么一个情景:你带着你心爱的家人,到医院去体检。如果通过种种的体检,医生告诉你,你不仅没有病,而且没有病的风险,你会想起一首歌《最浪漫的事》。然后你带着心爱的人,朝着家的方向,一直向前,这多浪漫呢。我们医生很希望这样。

在医院的病房里,如果一个病人被告知:你的肿瘤是良性的。放疗、化疗、生物治疗,都不需要。那你也是兴奋的,医生也是高兴的。但是,有一些疾病非常地复杂,这个问题大家都要面对。

 

到底什么是肿瘤?

讲到肿瘤,肿瘤是一个统称,它是指的我们人体局部的细胞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增生。也就是说细胞进行不断地分裂,分裂以后表现的形式呢,是形成一团,甚至一个包块,这样一个新生物。所以它是一个笼统的称谓,这些肿瘤它从形式上,可以表现出是一个包块,这叫作实体瘤。还有一些肿瘤,是一开始产生,就可以弥散在全身的,比如说白血病,它叫作非实体瘤。无论实体瘤还是非实体瘤,在病理上,我们根据它的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这两种肿瘤我们可以通过切片观察,去识别它。一个合格的病理医生,及时正确地诊断,非常重要。

我们国家“健康中国2030”,对癌症的五年生存率有一个明确的指标要求:希望五年生存率能提高15%,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五年生存率就是治疗以后,只要你活过五年,90%甚至90%以上的病人,意味着接近治愈,可以长期存活。中国每年新诊断的病例,确诊的癌症的病人,每年超过三百九十万。所以研究新的药物靶点,开发新的治疗药物,是我们战胜肿瘤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那大家要问,我怎么才能知道这个病,能够用靶向药物呢?用了以后,它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怎样呢?这就需要我们病理医生,去对这个肿瘤进行精准地诊断,能够准确的知道:你这个疾病到底原因是什么?发病环节里边,可能存在的治疗的靶点,正好有没有这样的药物。

 

只有病理科医生能够有权利签发肿瘤的最后报告,来决定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

精准治疗的前提,就是精准的诊断。我记得2009年,一个七岁的男孩,腹部疼痛,经过检查,怀疑有肠套叠,诊断之后病因不清。所以征得家属的同意,然后就做了腹腔镜手术,就是从肚子上打上孔,然后插进去,做局部的微创的手术。就发现小肠有三公分大小的一个隆起,把这个隆起切下来一小块送到病理科,我们初步诊断是一个淋巴瘤。因为淋巴瘤它有很多的分型,我们要做一些基因的检测,做一些蛋白的检测,精准诊断。最后就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类型的淋巴瘤,是来源于B淋巴细胞的一个淋巴瘤,恶性程度很高。但是这个肿瘤呢,它对化疗很敏感,只要你及时地有正确的化疗的方案,他可以得到痊愈。所以,由于我们的及时地诊断,正确地分型,病人和家属的配合,这个病人得到了全套的正规的化疗的方案。今年,2019年,手术之后的十年,他考上了大学,开启了他人生的新旅程。如果漏诊了,误诊了,不能准确地去做精准诊断,那么治疗可能是不精准的,会影响他的最后的结局。精准诊断,这个工作都要靠病理医生,只有我们能够有这个权利,签发肿瘤的最后报告,来决定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

 

怀着医学初心,选择做脑肿瘤病理。

讲到学医的初心,我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医生。大学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病理专业。因为,没有哪个医学的专业,能够那么充分地去运用基础医学的知识,指导临床医学的发展。上了研究生就面临着要选题,你做什么研究方向?解决什么科学问题?我们病理学科,在全世界最有名的是烧伤医学。我就想,烧伤病理,我们前人和同门们已经做得很好。那么面临的,我们国家的另外的问题,比如说癌症,我们病理上能做什么?我们诊断上能做什么研究,能指导临床,指导药物研发?所以我的课题选择做肿瘤。

肿瘤是人类要战胜攻克的最大的难题,千百年来人们都梦想着认识肿瘤的本质,一百多年以来,人们也都想找肿瘤里边的“种子”。80年代的后期,脑科学被认为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我就选择了做脑肿瘤病理。脑肿瘤里边最常见的原发性的肿瘤,是一种叫作恶性胶质细胞瘤的,这样一个肿瘤。

 

从血管的角度,精准诊断。发现胶质瘤干细胞是导致癌症的罪魁祸首!

那时候还没有电子化,我就把过去十几年的,所有的脑肿瘤的切片,去把一份一份的病例找到,然后一个一个看。每看的一个病例,每一张切片,我都画了图。我跟我的团队,一共看了五万多例癌症病人肿瘤里边的血管。因为过去一百多年,诊断癌症主要看癌细胞,都认为癌细胞是最大的罪魁祸首,治疗也是要杀死它。除了看癌细胞以外,我发现这个血管很独特,所以我把它都画出来。最后,在大家认为没有规律的肿瘤的血管中,我把它归纳出至少有八大类。因为肿瘤要生长就需要营养,这是很普通的道理。于是在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弗克曼教授就提出一个理论和设想: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要依赖新生的这个血管。那由此可以推论 ,如果能够抑制这个血管的生长,就可能是一个非常崭新的抗肿瘤治疗的方法。当时提出以后,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人们对于针对癌细胞的治疗,不能发挥理想的治疗效果的时候,人们就想起,针对癌细胞以外的血管会不会有效呢?人们预测抗血管生成治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胜甚至消灭癌症的一个方法。

2002年,我访问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在期间,我就去拜访了弗克曼教授。我跟他讲我做病理所看到的血管,我说肿瘤血管多是事实,是新生的也是事实。但是我说你知不知道,即使是同个病人,同种肿瘤,不同区域或者是不同病人的同种肿瘤,血管是不一样,包括它血管壁,你药物要进去,它要穿过血管壁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那它既然都不一样,肯定你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的策略,不会全部都有效,也就是我们讲的“广谱”。他觉得也有道理,说你能不能在这做研究?我说我要回国的。

然后我们就针对肿瘤里边血管,哪些成分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来源是什么,治疗上有什么意义,开展了系列的研究。然后提出了肿瘤在构筑成分上、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让这种不同指导治疗策略。而这八大类的形态,我们给它起名叫“肿瘤血管构筑表型”。我们课题组直接把它用到了诊断,这是其他研究机构和国际上常规肿瘤诊断所没有用的,这是我们自己的首次的提出和发现。

所以我们做的这份工作,就是怎么来从血管的角度,精准诊断,指导个体化的用药,这是一个崭新的抗肿瘤治疗的方法。那么后来在血管的周围,我们就发现了一群非常特别的细胞,这些细胞看起来个子很小,很幼稚,不像成熟的细胞那样,也不像其他的癌细胞那样的标记。我们把这些细胞分离出来,证明它是一种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但是又是肿瘤细胞,我们把它们认定,这是胶质瘤干细胞,可以说它是罪魁祸首。那么怎么去认识这些肿瘤,在切片上把它认出来呢?认出来以后我们知道它多少,不就可以预测这个病人化疗、放疗有没有效吗?病人最后的预后,癌症最后的结局好不好。

 

病理乃医学之本,有了病理才有了医学。未来的病理学该如何发展?

肿瘤这么重要,病理诊断也这么重要,在整个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当西医的发展到了解剖学,和把疾病与器官,和细胞的病变相联系,出现解剖病理学的时候,西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没有器官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和后来的超微病理,分子病理等等,就没有现代医学的产生,进步和今后的发展,病理乃医学之本,有了病理才有了医学。

那么作为这样一个古老的学科,未来怎么发展?是不是还一直停留在肉眼观察,我们去闻,然后显微镜下看,做一点分子的检测呢?显然不够。所以我还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肿瘤和其他疾病都有个病理表型组,这是我最先提出的。就是我们诊断疾病,既不能很古老的只用眼和显微镜,也不能跳过这一块,只用基因检测和分子检测,应该把它们都连在一起,跟临床结合,从整合的角度去来分析,判断,肿瘤是什么?治疗应该怎么去确定方案?

未来的病理学,我们希望能够更多地把前人的智慧数字化,标准化,然后通过人工智能,通过一些生物信息的分析,能够让诊断更加准确,信息更加共享,能够让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

我也幻想有一天,我们病理医生,可以躺在家里的沙发上,可以坐在高铁上,可以在飞机上,然后想象着或者控制着远方的,手术标准的智慧取材,能够准确地找到病变,然后去指导它。然后扫描出来的数字化病理,能够与云端的,全世界的同类的疾病去比较,得出一个几乎完美的诊断。希望那一天能够到来,谢谢大家!

 

CCTV开讲啦

 

CCTV开讲啦

 

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创办于2012年。每期节目由一位知名人士讲述自己的故事,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

节目每期有六位来自全国各届的青年代表,向演讲嘉宾提问互动,300位大学生作为观众现场分享这场有思考、有疑问、有价值观、有锋芒的思想碰撞。他们对人生有思考,对未来有疑问,他们思想新锐,观点先锋,是中国未来的中坚力量。每期演讲嘉宾选择的主题,均为当下年轻人心中的问号,讲述青年最关心、最困惑的话题。这是中国最具青年公益的节目,千名青年学子,百回思想交锋,聆听思想的声音!

 

CCTV开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