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民:导弹阵地有坚守的梦想
豆芽小屋 DouyaHouse.Net 2021-01-12 03:20:26 [打印[我要评论] [我要纠错] [返回上页] [关闭本页]


(点击图片欣赏详细内容)

王锡民:导弹阵地有我们坚守的梦想

开讲啦(2017年8月18日)火箭军“东风第一旅”旅长王锡民(视频)

视频来源:央视网 (视频播放) 

音频来源:喜马拉雅 (mp3音频下载) 

相关图文:大阅兵上的神秘之师!祖国轻易不用咱,用咱就是出重拳! 

相关图文:《开讲啦》火箭军“东风第一旅”旅长王锡民:祖国轻易不用咱 用咱就是出重拳 

相关图文:《开讲啦》王锡民:导弹阵地有我们坚守的梦想[图集] 

相关专题:开讲啦 (官网视频集)|(音频集) [CCTV1直播] 

关键词:CCTV,开讲啦,撒贝宁,青年,电视,公开课,思想,声音,讲堂

 

CCTV开讲啦

 

《开讲啦》邀请到中国火箭军“东风第一旅”旅长王锡民,这是他28年军旅生涯中首度公开分享。在现场,他讲述了“东风第一旅”58年来的发展历程,分享了战士们在训练中克服重重困难、挑战极限的故事,也为我们揭秘了火箭军史上难度最大的一次导弹发射。他说,中国火箭军的装备已经处于世界一流位置,他们将坚守祖国阵地,随时等待亮剑的那一刻。

 

CCTV开讲啦

 

“东风第一旅”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一声枪响宣告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到2017年整整90周年,新的时代也赋予了人民军队新的使命。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压轴出场的火箭军核导弹方队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他们是中国最神秘的部队,是大国地位的象征,也是国家的王牌底牌。

王锡民上任“东风第一旅”旅长的第一天,他首先去的地方是旅史馆。他说,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组当年“争气弹”上天的照片,让他更加明白了火箭军的发展历程与使命。演讲中,王锡民旅长也给现场的年轻人分享了老一辈火箭军的故事,280名官兵扎根沙漠,用铁皮做模型,用麻绳做电缆,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自主制造的导弹,这枚导弹被称为“争气弹”。正是这枚“争气弹”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也让当时的中国人挺直了腰杆。

如今,新一代的火箭军战士一直继承和坚守着先辈们的导弹飞天梦。王锡民现场为我们展示了一副对联,这副对联的背后是一名年轻士兵的故事,在新训结束后,他被分配到了一个四面环山、密林蔽日的一个山沟部队,在第一封给父亲的信中他写道:左是山,右是山,身在山中何时出山?但当他第一次进入阵地,亲眼见到矗立在眼前的导弹时,被深深震撼了,他意识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使命和责任,从此之后开始主动适应环境,刻苦钻研,很快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操作号手。后来,他在另一封给父亲的信中写道:爱着山,恋着山,干在深山誓不出山!

 

CCTV开讲啦

 

火箭军的训练到底是多大挑战?

谈及导弹部队的训练,王锡民说道:每一枚导弹都是一所综合大学,而每一次训练都是一次极限挑战。阵地就是战场,训练就是打仗,尤其是火箭军特有的阵地密闭训练,需要彻底切断阵地内外的一切联系,坑道里的氧含量也要降到正常的八成。训练过程中,战士们还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相当于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进行高强度训练,而且一训就是十天半个月,但即便这样,战士们没有一个人申请退出,没有一个人离开战位,顽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在2015年的一次发射任务中,王锡民带领的发射二营突然接到导演部提前七天完成实弹发射的命令,而发射时间的窗口只有短短一分钟,错过这一分钟就是失败。时间紧,任务重,发射二营立马启用了快反流程,采取人歇装不歇的方式,最终使发射准备时间一下缩短了五分之四,为确保按时发射赢得了宝贵时间。王锡民坦言,这五分之四来之不易,这次任务的挑战之大、难度之高也前所未有,这枚“硬气弹”的成功发射也体现了“东风第一旅”随时能战的军事实力。

 

CCTV开讲啦

 

旅长也从未按下过发射按键?

在本期的青年代表中有一名火箭军的退伍战士,他讲述了自己曾经在训练中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样样都要争第一的故事。王锡民听后说道,他也是从一名年轻士兵一路走来,现在他依然每天坚持训练,俯卧撑、单双杠、仰卧起坐都不在话下。说到这里,主持人撒贝宁主动请战,现场进行了一场三人俯卧撑比赛。而当年轻的退伍战士说到一直以来心中的遗憾时,王锡民坦言,自己也从未按下过导弹发射的按键,“东风第一旅”就是这样一支“百人一杆枪”的部队,每个人的分工都至关重要,少了谁导弹都上不了天。

现场还有一位年轻的军嫂,当她问到王锡民对妻子做过最浪漫的事是什么的时候,王旅长坦言结婚20年自己从未“浪漫”过,因为导弹部队的特殊性,很多重大时刻都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在提到自己的母亲时,王锡民一度哽咽,但调整情绪后他说道:这就是军人,我们打内心里为这个岗位,为这个职业而骄傲!

而对于大家关心的问题:如果战争爆发,“东风第一旅”会担任怎样的角色?王锡民自信地说道,我们的装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装备,科技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不会让战争轻易爆发,希望大家相信他们有这个实力能让大家过上安稳的日子,能让我们的国家步步高升!

 

CCTV开讲啦

 

祖国轻易不用咱,用咱就是出重拳!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东风第一旅”旅长 王锡民

 

大家好,我是“东风第一旅”旅长,按照当下比较时髦的一个称呼,我还有另外一个职业,叫“快递哥”,我的公司名称叫“东风快递公司”,我们的服务宗旨就是:东风快递,全球必达!怎么才能全球必达呢,当然要靠我们的实力和能力,想让我们送到哪儿,我们一定会把货物给你送到哪儿。当然我们所送的东西往往都是对方不愿意接收的东西。

我们旅是我们国家组建最早的战略导弹部队,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大家都习惯于称我们旅为“东风第一旅”。1959年刚刚组建,我们就深居简出、隐姓埋名,直到1984年的国庆大阅兵才首次揭开了我们神秘的面纱。战略导弹第一次亮相天安门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有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两句话,中国今天第一次把它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他们有覆盖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能力和自信。

到今年为止,我们旅已经走过了五十八个年头,从繁华的都市到戈壁大漠,从江南水乡到中原腹地,可以说我们的足迹也是踏遍了大江南北。在不断地部署调整转移过程中,我们这支部队先后圆满成功发射了几十枚的不同型号的战略导弹。这么一支历史厚重,战绩斐然的战略导弹部队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起初的时候我也是充满了好奇。2015年的5月上任的第一天,我就来到了旅史馆,想从旅史馆里面找到我心中的答案。进入旅史馆,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组反映“争气弹”上天的老照片。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部队刚刚组建,既缺少装备,也缺少人才,当时国际上曾经有人断言,离开了他们的帮助,我们的导弹就永远也上不了天,但是我们的前辈们就是不信这个邪!二百八十名官兵,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悄然离开了刚刚组建的北京长辛店的老家,一头就扎进了茫茫戈壁,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生活之中。没有教材,他们就组织官兵自己编写,没有教具,他们就组织大家自己制造。他们用白铁皮敲成各种各样的装备模型,将萝卜刻成各种各样的元器件,甚至把麻绳都当成了电缆线。在最艰苦的时候,他们也一度靠挖野菜,吃骆驼草充饥,但是什么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的导弹飞天梦!

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努力,1963年10月25日7时00分,随着点火指令的下达,一枚导弹腾空而起直插云霄,十分钟后由落区传来了导弹精确命中目标的消息,导弹发射取得了圆满成功,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一次发射。这枚导弹的成功发射,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为我们中华民族争了气,也挺直了中国人的腰杆子!后来大家都形象地把这枚导弹称为“争气弹”。

就在这枚“争气弹”发射成功的当天,我们的一任老旅长叫董春儒,在弥留之际,我们老旅长他最大的愿望还是想再看一眼导弹发射的场景。当大家给他播放最近一次的发射录像时,他激动得满含热泪,握着老伴的手说:“老伴,我死后你就把我埋在离导弹阵地最近的地方吧!”他的老伴既心疼又无奈,哽咽着说:“老董啊,我嫁给了你,而你却嫁给了导弹!”

先辈们的奉献精神在我们新一代火箭军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我给大家看一幅对联,这幅对联的上联是:左是山,右是山,身在山中何时出山?下联是:我恋山,我爱山,干在深山誓不出山!这副对联就是由我部的一名普通战士所写成的,当年他也是怀着报效国家的愿望参军入伍来到了我们部队,新训结束后被分到了一个四面环山,密林蔽日的一个山沟的部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的内心产生了摇动,他打起了退堂鼓。他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写道:左是山,右是山,身在山中何时出山?然而当他后来有机会第一次进入阵地,看到矗立在眼前的高达十几层楼高的导弹时,他被深深地震撼了,他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马上要从事的岗位居然和国家的安危联系得这么紧密。从那以后他变了,变得开始主动地去适应环境,刻苦地钻研业务,很快他就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导弹操作号手。在他给父亲写的另一封信中他就写道:我恋山,我爱山,干在深山誓不出山!

从何时出山到誓不出山,看起来非常简单,真是要做起来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我们的部队大都部署在大山深处,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环境条件相对艰苦,就连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阳光,对于守卫我们阵地和导弹的官兵来讲都是非常难得的奢侈品。有的分队一天只能看到两三个小时的太阳,星期六星期天晒被子都要抱着被子满院子追着太阳光跑。如果是赶上阵地值守,一天24小时都要待在阵地里,甚至十天半个月都看不到太阳,更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

通信班长李加华在一次阵地值守的时候,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一名新兵躲在一个墙角哭鼻子抹眼泪,他走上前去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这名小战士是因为好几天没有看到太阳,感觉到心情比较压抑,心里堵得慌就想哭一场。李班长思考了一会儿,他找来彩笔,在一个白板纸上画了一个红红的大太阳,并且把他们熟悉的菜地、营房也都画了上去,还画了一个持枪站岗的哨兵。每天早晨起床以后,李班长就组织大家把太阳升起来挂在墙上,每天晚上休息之前,再把太阳降下来。时间长了,就在阵地内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升太阳仪式。大家都说虽然生活中缺少太阳,但我们内心深处却洒满阳光!这就是我们可爱的战士,正是由于他们的执着坚守和无私奉献才挺起了大国的脊梁。

我们国家的导弹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十几个学科,三十多个专业,大大小小几百个专业原理。在我们的官兵心中,一枚导弹就是一所综合大学,入学容易毕业难。给大家打一个简单的比方,要想熟练掌握一张中等难度的电路图纸的话,就好比要熟悉记住北京市三环以内的所有的大街小巷和行车的路线。而对于一名合格的操作号手来讲,他们要掌握这样的电路图十张、十几张甚至上百张。

对于我们这支部队来讲,阵地密闭训练就是比较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复杂的战场环境。开展阵地密闭训练,一开始就要彻底切断阵地内外的一切联系,在最关键的时候就连阵地外部的空气都不能进到阵地内部去。训练过程中,官兵的日常给养要降到平时的一半,生活用水也要限量供应,就连空气中的氧含量也要降到普通标准的八成。这还不算,在训练过程中,大家还要穿上厚厚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这种环境中训练就相当于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一个流程下来四五个小时,全身上下都湿透了,官兵们在脱防护服的时候一只靴子都能倒出半碗汗水来。这样的训练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天两天,往往一训起来就是十天半个月,困难之多,挑战之大,没有经过你是很难想象的!但是我们的官兵,没有一个人提出退出申请,没有一个人离开战位,因为在大家的心目当中都认定了一个理,阵地就是战场,训练就是打仗,关键时候绝不当孬种!绝不当逃兵!

记得那是2015年的夏天,我刚刚上任就收到上级的命令,要求我旅赴西北大漠执行实弹发射任务。这是我平生参加过的七次实弹发射中,让我感觉难度最大,挑战最高,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

进场前按照上级的要求,我们随机抽点发射单元,当转盘上的指针指到发射二营那个方位时,发射二营官兵顿时间像炸了锅,摇旗呐喊,又蹦又跳,兴奋至极。发射二营进场后,正在进行紧张的安家和宿营工作,突然又收到导演部的命令,要求他们要提前七天完成实弹发射任务,必须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准时准点发射,发射的窗口只给了短短的一分钟,超过这一分钟,就算这次任务失败。看了命令,我也为发射二营捏了一把汗,因为这个计划变动之大,要求之高确实史无前例。当时我通过远程指挥信息系统大声问发射营长:“能不能完成任务?”发射二营营长立即站起来高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请首长放心!”这话说起来简单,具体要落实起来那就没那么容易了。

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果按部就班的话他们就肯定完不成任务。受领命令后,发射二营紧急召开了一个会议,果断启用了快反流程,在一些关键的岗位上采取了人歇装不歇,连续操作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发射二营居然将发射准备时间一下压缩了五分之四,为圆满完成任务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按照命令的要求,上午10时30分20秒,导弹准时点火顺利升空,几十分钟以后,导弹准确命中目标。这个五分之四来得太不容易了,它凝聚了我们官兵平时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呀!如果说1963年我们打的那枚是扬眉吐气的“争气弹”,那么这一次,我们打的就是一枚随时能战的“硬气弹”!

伟大的祖国就是我们坚守的阵地,国家安全就是我们永远追求的梦想!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样,祖国轻易不用咱,用咱就是出重拳!虽然我们始终也没有和敌人正面对决,但是我们时刻准备着,准备随时亮剑那一刻!谢谢大家!

 

CCTV开讲啦

 

CCTV开讲啦

 

CCTV开讲啦

 

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创办于2012年。每期节目由一位知名人士讲述自己的故事,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

节目每期有六位来自全国各届的青年代表,向演讲嘉宾提问互动,300位大学生作为观众现场分享这场有思考、有疑问、有价值观、有锋芒的思想碰撞。他们对人生有思考,对未来有疑问,他们思想新锐,观点先锋,是中国未来的中坚力量。每期演讲嘉宾选择的主题,均为当下年轻人心中的问号,讲述青年最关心、最困惑的话题。这是中国最具青年公益的节目,千名青年学子,百回思想交锋,聆听思想的声音!

 

CCTV开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