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治理专家刘国彬:黄土情,黄河梦
豆芽小屋 DouyaHouse.Net 2020-06-06 00:41:30 [打印[我要评论] [我要纠错] [返回上页] [关闭本页]


视频来源:央视网(CCTV.com)

黄河治理专家刘国彬:黄土情,黄河梦

开讲啦(2019年11月3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刘国彬教授

视频来源:央视网 

相关图文:从纳鞋底儿中得到治理黄河的智慧…… 

相关图文:今晚听开讲|黄河治理专家刘国彬:黄河是怎么变清的? 

相关图文:拥有万年历史的珍贵黄土,您见过吗? 

相关专题:CCTV开讲啦 (官网专题) [CCTV1直播] 

关键词:CCTV,开讲啦,撒贝宁,青年,电视,公开课,思想,声音,讲堂

 

CCTV开讲啦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事。一代又一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本期《开讲啦》就邀请到了致力于黄河保护近40年的科学家,中科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国彬,为大家开讲黄河的故事。

 

CCTV开讲啦

 

黄土高原的土,由西伯利亚吹来,经200多万年的沉降,最终形成今天的模样。它土质松软、易于耕作,同时也易于流失。而黄河里大量的泥沙就来自黄土高原。刘国彬来自陕西榆林,他生在黄土高原;原本有个医生梦的他,没想到自己会和黄土打上一辈子交道,成为黄河的“医生”。

由于历朝历代的人口增长、滥砍滥伐,造成黄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2000年以前,黄河的年均输沙量高达16亿吨。经过几十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到2017年,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已不到2亿吨,这是让刘国彬感到自豪的。更让人欣慰的是,刘国彬的老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朱显谟,也是我国著名的水土保持领域科学家。当年,朱老曾说“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2017年10月,朱老驾鹤西去,享年102岁,而2017年,黄河基本达到“清”的标准,他的心愿也已经达成。这是学生刘国彬及几代人的付出换来的成绩。

然而,黄河虽然清了,刘国彬却并不满足。除了河水变清以外,他更希望母亲河成为一条幸福河。黄河流域的老百姓应该真正有满足感、幸福感。“这是一条很长的路,要建成幸福河,我们还在路上”。

 

CCTV开讲啦

 

由纳鞋底儿,你能想到什么?

黄土高原的土壤容易被冲走,所以黄河水少沙多。而水沙关系不协调,正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刘国彬几十年来,一直在努力攻克科研难题。在节目开场,他带来两个生动的实验,向大家展示了,水土为何会流失?因为没有植被的保护。一块种植了植物的土壤,除了上面有植被,最重要的是它下面有根。根系成为土壤不流失的关键。如何来研究土壤里的根系?如何模拟它,以了解根系的作用呢?刘国彬绞尽脑汁,结果,在一次和同事散步的时候,他看到村民在纳鞋底。之后,他满脑子都是针、线、泥土,一刹那间,他获得了灵感。最终,他用一根人造的钢丝针,把棉线来回穿进泥土,做成了“模拟根系”的实验。从而为认识植被与土壤流失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有了这个成果,人们就可以在不同土壤与环境条件下,选择更为合适的植被种类,使得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发挥更充分,最终能够实现泥沙减少,黄河变清。

 

CCTV开讲啦

 

关于黄河的诗歌,你会几首?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这是《中国诗词大会》现场吗?不,还是你熟悉的《开讲啦》。这些诗歌,你都熟悉吗?如果要问,你去过黄河吗?也许真有不少人根本没到过黄河。但大家对黄河一定不会陌生。电视里、网络上,我们都能看到美丽的黄河。即使是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大家也会从熟知的诗词中发现黄河的美。考考大家,关于黄河的诗歌,你会几首呢?

本期节目,就来了一位喜欢诗歌的青年代表。她生活在长江边,却对黄河充满向往。她大胆邀请刘老师即兴对诗。这突如其来的要求把刘老师给吓着了,“我脑子里面就是泥巴,就是根,就是铁丝。我现在还在想我的铁丝呢!“刘老师会接招吗?生在黄河边,工作在黄河边几十年的刘老师,能说出几首黄河的诗呢?请大家在今晚的《开讲啦》节目里寻找答案吧。

作为母亲河,黄河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的情感。而黄河的治理,绝非一朝一夕,它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刘国彬并非一开始就喜欢自己的工作,但到今天,尽管头发早已发白,他仍说“我不会放弃”。刘国彬是如何走上黄河治理的道路?大家真的了解黄河吗?曾经多灾多难的母亲河,要怎样才能变为幸福河?

 

CCTV开讲啦

 

黄土情,黄河梦

演讲者 刘国彬

 

“母亲河”的历史变迁

怎么小撒一走,我就变得紧张起来了?一个白发老头,讲过去没讲过的事情,对我来说,挑战还是比较大了一点。

刚才我们讲到了黄河,大家肯定知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是呢,为什么它是母亲河呢?它为什么能孕育中华文明呢?黄河流域包括它中部的黄土高原,七十多万平方公里。它的气候不冷不热,温度适宜,降水量三百到七百毫米。雨量不多不少,容易耕作,容易生长,五谷里面的小米、粟,还有谷子、黄米、高粱都产自于这个地方。丰美的环境,很好的土壤,适合条件的话,自然人们就可以繁衍生息。

中华民族,我们叫炎黄子孙。黄帝陵大家知道吧,是在延安,就在黄河流域的中部,从黄帝时期起,五千年前开始,就带领我们的先民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我们的黄河流域,应该是超过二十个朝代在这个地方来定都建都的。实际上,在远古时期,黄河它不叫黄河。过去几千年的过程中,从西周开始,黄河它就叫河,大河,也可以叫清河。从西汉的末年开始,它开始偶尔叫黄河。到了大概距现在一千四百多年的唐朝,开始从官方延续下来,它开始叫黄河了。那么黄河为什么是黄的呢?就是因为黄土高原的土是黄色的。黄土高原、黄河流域的土,它并不是就地产生的,它是风吹来的,源自西伯利亚吹过来的土壤的颗粒,到黄土高原这个地区,遇到暖气流逐渐沉降下来,这个沉降过程,大概已经有两百多万年的过程,现在它还在沉降。

刚才说了,过去的是水草丰美,适于耕作。但是我们人类,中华民族繁衍过程中,人口在不断地增长,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战争的时候,军队的军垦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养育军队,每个朝代它都要大量地来把林地变成农地、把树木砍掉来种庄稼,满足粮食的需求。人口增长造成对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从有记录的时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黄河输沙量是十六亿吨。十六亿吨,如果是折算成一米见方的一个土带的话,可以绕地球赤道二十七圈。水土流失严重,植被失去保护了,我们的粮食产量自然下降,所以这个地方的农民,生活也会越来越苦。

 

CCTV开讲啦

 

给黄河“看病”的医生

我们经常说“面朝黄土背朝天”,这就是黄土高原几千年的文明史。我是生长在黄河边上的,我的家乡在陕西的榆林,我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感受,是每年的下雨,暴雨,从山上、从城墙的边上、从巷子里面把水冲下来,淤到街道上。有多厚呢?最少十公分。我每年要到街道上去挖泥,大家每年都要最少花一天半的时间把泥土清理干净,否则的话不能走路的。可能到冬天,北方的孩子会要扫雪的,但是夏天来清土,我想这个经历应该见的不多。这是我对黄河的体会。做梦没想到我自己头发由黑变白,成为了一个给黄河“看病”的医生,保护环境的一个科研工作者,想起来也非常感慨。

刚才我们提到水土流失,十六亿吨泥沙,刚才在实验里头大家能够看到,我把小撒给小小地“忽悠”了一下。确实两块土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只不过是一块土里面有根,我把它剪断了,看不见的,一块土里它没有根。刚才我们看到冲刷槽的土里面,它上面有草的保护,下面还有根的保护。那么这个植被是怎么保护土壤的呢?它的原理是什么样子呢?我的工作做根的研究,我们刚才做的叫作“分散实验”,是说如果有根的保护,它土壤就不容易分散,就不容易走。我们研究土块里面的根固结土壤的这种作用的大小,怎么模拟它呢?我想把根模拟出的话,得找出替代物,才能知道土里面有多少根,能起多少作用,量化它的能力。首先想到就是一个细的钢丝,这个钢丝跟它的根是接近的。那么如果我们把土从钢丝插进去,听起来还有点道理,但是做下来以后,不行。怎么不行?因为发现这个钢丝太硬,它不粘连,跟根土那种特征完全不一样,做不成。最后想想,我们用线,这根线如果把它拼起来,它也是软的,它又拉不断的,它可以像根那样。我把线先做成个网子,把土掰碎给装到里面去,形成一个含有不同线的量的一个土块,再做实验。最后还不行,因为它把土结构粉碎了。

这个事情让我焦虑了好长时间,反正非常地郁闷。有一天下午,一同事拉我说,算了,你少想想,脑子放松一下,跟我去散散步。走到一个村庄,看见有几个妇女在那儿坐着纳鞋底,摞了好多布,摞起来,穿针引线,把麻绳穿过来穿过去,它鞋底就结实了,然后做个鞋帮。农民跟我打招呼,陕北人说你吃了吗,吃了,然后脑子里头我想针呀线呀钢丝呀。突然想,是不是用针可以把引线从土里面穿进去,这不是效果就出来了吗?土也不会破坏,线也进去了。但是,一根针最多五厘米,我这个土块一般最小的十厘米,否则的话,没有这个实验效果的,怎么也穿不过去。最后想了想说,我整天想过钢丝,我想过线,找一个哥们,我们做修路的一个钳工,大概前后用了十几次,我把这个钢丝,请他给我上面砸扁打个眼,这边给它磨尖,就做了一个人工的一个针穿过去。做实验做研究,先解决方法问题。如果你有好的想法,解决不了方法问题,它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解决了方法问题,是做一个研究成功的很重要的过程,搞了一个月,结果非常满意。实验做出来以后,给我的导师朱显谟老先生看了以后,老先生平时对人比较严肃,他很少露出来笑容。一看,不错,你能把这个问题给我说清楚,这个还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他非常满意。

 

CCTV开讲啦

 

黄河治理卓有成效

我们要使黄土高原,由原来的过去绿变成黄的,我们现在由黄再变成绿。保护植被,我这个研究对这方面是有点贡献的,我们大规模的治理工程,也就是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不断投入,不断加大治理力度的,尤其是我们在1999年开始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0年以后,到2015年,我们做了七十多年的观测记录。它的输沙量从过去的十六亿吨,降到两亿多吨以下,这个数据就能说明问题吧。那么输沙量过去是(绕地球赤道)二十七圈,那么现在几圈?同学们自己也可以算一算。2015年荷兰的一个国王,亚历山大到中国来国事访问,中国就选了一个点,看黄土高原。他看了以后非常振奋,说确实是了不起,Good(好),Excellent(优秀),Very great(非常好),他是这么说的。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我们平时辛苦一点,郁闷一点,看到黄河能够水灾减少这么多,我们非常振奋。我导师朱显谟,是非常有名的科学家,他曾经说过,黄河不清,我死不瞑目。所以他这样一个老头,他敢在他那个时候,梦想要黄河变清,这对于我们水土保持人来说,我知道那个难处,它是不可想象的,几乎是不能变清的。但是呢,他相信黄河能够变清。老人家2017年去世的,2017年的输沙量一亿多吨,黄河应该说是基本变清了,他老人家应该说可以安息了,我们给他交了一个答卷。

 

CCTV开讲啦

 

生态保护需要共同协作

生态保护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我们要水土保持,我们要黄河变清,是需要共同协作的。科学家研究它的原理,发现它的方法,那么谁来实施呢?我们生长在黄河流域的几千万的农民来实施,科学家有套好方法,农民接受不接受呢?不一定的,做农民的工作,做示范推广工作,实际来说有时候比搞科研还难。八十年代的时候,是我们安塞试验站的站长,卢宗凡老师,来推广,当时我是一个年轻的助手。首先是开一个示范培训会吧,叫每家每户来一个人,我们给你介绍介绍,我们这有水土保持技术,你们现在坡耕地,少种粮食,变成梯田,要多施肥料,再多种些苹果呀,种些杏呀梨呀的话,你们可以多赚钱。在我们峙崾岘的大院子里面,大家开个会,结果来了不到十个人,我们跟他讲,你采取我的措施,用我的方法,搞水土保持耕作,搞梯田,搞果树,他们不是很相信。其中一个村长说,我在这个村里头也是一把好手,我一亩地从来没打过一百多斤,打二百斤我不相信。种果树,我就没种过,果树三五年才能结果,赔了算谁的呢?陕北话叫,赔了顶谁的,算你的还是算我的呢,他们不太相信。

这时我们老站长想起来一个主意,我们选几个典型户,选几个明白人,脑瓜子比较灵,愿意接受新技术的年轻人,灵光的人来做。怎么来做呢?我这五户人,你按照我的方法增施化肥,你按照我的方法,来搞水土保持的种植,你按照我的方法,来改造地形种苹果,我包你达到二百斤。如果赚了钱,你拿走,赚不了钱,我给你赔偿损失。为了把这个工作踏踏实实做好,我们住在农民家里头,跟他们一起吃,一起住,讲讲外面的事情,讲讲外面的新技术,拉拉话,再给他们学生辅导辅导功课。人还是需要感情交流的,建立这种感情以后,他们都说你这个城里头人,图什么,你又赚不了钱,这么苦的。刚才我说的每天的饭,听起来丰盛,洋芋,土豆,马铃薯,一个事情。慢慢感到,他们思想还是变化的。所以给他讲道理:你把你家地种好了,不是你光富了,你们家赚了钱了,水土流失不流的话,我们这沟里头就不会发洪水了。他对什么黄河母亲河,泥沙是没概念的,说沟里头不发洪水,他明白,为什么呢?每到夏天沟里一发洪水,人都过不去河了,这个道理他明白了。我们大概连续进行了五年,最后明显的这五户人家,他们的产量就是增加了一倍,从一百斤达到二百斤,没任何问题,赚的钱超过一倍还多。这下子,这个村里人们说,这个事情都能弄,你给我们也来弄弄。

 

CCTV开讲啦

 

让黄河成为“幸福河”

黄河治理,刚才我讲到,我们如果谈治理成效,直接效果,黄河水变得清了很多。我们的植被覆盖度增加了一倍,原来是33%,现在是64%左右,翻了一番。大家如果关注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前两年有一篇文章,全球植被变化里面植被增加,中国是面积最大的。如果简单说成效,山变得比原来绿了,水变得比原来清了,老百姓变得比原来富裕了,黄河是基本变清了。我们是不是止步于此呢?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不应该满足现状。我们现在提出来一个幸福黄河,实际上我们应该把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幸福说起来容易,实际是不太容易的。黄河要变成幸福河,首先,黄河流域生活的人民、农民有幸福感。我过去给我们农民朋友说,三十年代五十年代,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到了八九十年代,我的哥们跟我说,我再把现在四口窑洞变成七八口窑洞,我就可以了。农民生活富了,陕北农民一年平均收入一万多块钱,比过去提高很多倍,房子大了好多倍了。所以幸福应该是高的生活质量,建立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我们高级的社会形态,从理念到生活条件到政策,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带来幸福,我是这么理解的。但是这个幸福说起来容易,不是一句话能够实现的。所以,如何实现幸福,如何实现黄土高原的幸福,让黄河成为幸福河,我们仍然还在路上。黄土高原人民幸福,整个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幸福,靠你们去努力,靠你们去奋斗。

 

CCTV开讲啦

 

CCTV开讲啦

 

CCTV开讲啦

 

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的《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创办于2012年。每期节目由一位知名人士讲述自己的故事,节目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

 

CCTV开讲啦

 

节目每期有六位来自全国各届的青年代表,向演讲嘉宾提问互动,300位大学生作为观众现场分享这场有思考、有疑问、有价值观、有锋芒的思想碰撞。他们对人生有思考,对未来有疑问,他们思想新锐,观点先锋,是中国未来的中坚力量。每期演讲嘉宾选择的主题,均为当下年轻人心中的问号,讲述青年最关心、最困惑的话题。这是中国最具青年公益的节目,千名青年学子,百回思想交锋,聆听思想的声音!